今年初太太開Nissan出門時被撞到右後方,保險公司評估後的維修費用遠大於殘值所以不負擔全額保修,但願意支付我們$2,250加幣的車況殘值來退役它。基於我們原本就打算要換車了,所以決定辦理報廢這台老車。
老實說兩千多的殘值比我預期的還高出許多,也許是因為車況維持良好且輪胎相對很新,且我也願意提供很多零件更換的單據。
年初其實也去看過新車,不過因為疫情和全球供應鏈的影響,這兩年的新車供不應求,加價買車還要排隊,也可能都還買不到車。實際到展間接觸到銷售員消極的態度後,直接打消了買新車的念頭
老實說我其實一直都是傾向於買二手車,但有關注車市的都知道,這兩年北美二手車價同樣被推升至歷史高點,有很多年份老且車況又不佳的車子開價都很誇張,不過在決定不買新車後,還是得很認真地找二手車。很幸運的,大約又花了兩個星期就找到了理想的車子。
這台2004年的Nissan Altima 排氣量2.5L,試駕後感覺車況還不錯,跟車主也相談甚歡,感覺上值得信賴,小小議價後看車當天就直接成交了。
這台近20年的老車當然都有些小問題,但不影響行駛安全,太太比較在意的是外觀,選這台是因為它板金外觀完整良好,雖然燈殼霧黃顯得老態,但是經過我打磨一番又再次回春。
另外,這台車除了現有的米其林雪胎,還多付了一套米其林四季胎,而且都還算新。這次就任性地買了全新的鋁合金框來合這套胎,除了提升一點車子的質感外,每次換季可以直接更換輪框也比較方便省時。
這台車我入手價加稅後約四千出頭,加上新輪框組五百多元,減去上台車的殘值補貼,等於我們實際只花了約兩千五加幣(五萬八台幣),就從第一代Altima升級到第三代還多加一套米其林胎框組,在今年春季的瘋狂車市中,應該算是還不錯的買賣吧!!
對比購買新車來說,這入手價大概相差有十幾倍之多,等於我只花了新車不到一折的預算就解決了行的需求。當然很多人會說這兩者的舒適度、操駕、外觀等都不能相提並論,但以這樣的差距省下來的錢,用在生活上的其他地方,是不是會得到更多的舒適、樂趣或帥氣度? 這點就見仁見智了~
要知道,同樣的資源放錯地方是垃圾,用對地方它就變黃金。我們的選擇是先簡單買,等車市修正後再考慮更高的升級,也許下台就直接換電車了。
車子不是資產,甚至很多時候是財富殺手! 用車的最大成本之一來自於車價的貶值,所以買二手車通常是明智的決定。如果怕車況不好但預算有限,可以考慮買3~5年新的車,如果願意花時間了解保養自己的車子,可以選擇車齡更大的。我相信我這台只要保持好車況,三五年內能貶值的空間已非常有限。
另外,大眾平價款老車(建議日系)的零件和保費都便宜許多,再加上自己做保養維修,不含油錢的汽車使用成本一年只有一千多元加幣,且乘坐上都還算安全舒適,算是低預算的好選擇。
很多人會說開電車比較環保,老實說,未來我們肯定也是會換成電車,但目前我們經濟上的考量還是會排在環保前面,沒辦法! 這就是資本社會的無奈與現實,但也是我整個大實驗的出發點。
另外,如果單純以完整的生命週期比較一台油車和電車,當然電車是環保許多。但事物的好壞都不能很單一地只考慮科技的進步,也不能以純經濟的角度來看。就如同我在「自由之駒」裡討論過的,汽車、電池甚至能源的生產都有其環境及社會成本,再加上人們使用習慣和數量的轉變,很難說哪個做法一定是較環保的。目前我唯一肯定最環保的就是騎單車,哈~
我在去年整理了二手腳踏車給孩子們使用,今年也在Costco買了兩台最平價的電動腳踏車($399加幣),打算嘗試未來在某些月份完全不用車的可能性,目前已有許多10公里內的通勤採買都是以零碳排的方式完成。
因為需要教育孩子也關心下一代的環境問題,我常常在做這方面的思考,目前得出的結論就是:
「購買符合你真實需求的任何東西就是環保」
所以我不會在吃到飽的餐廳裡點了食物卻沒吃完,並且也同樣地要求孩子。資源不應該是因為買得起就該輕易被浪費,消費能力並不定義一個人格調的高低,素養展現在每一次夾菜的當下。
我們做環境教育應該要傳達的是精神,而非做法。其實,適度正確的節儉,很多時候就已經是環保愛地球。
儉以養德,不要把自己迷失在過度追逐物質的遊戲裡。雖然能負擔的起一百元,但只要能達到相同目的,二十元的是更棒的選擇。同樣的,如果明天可以負擔得起兩百元,原本一百元那個的價值也不該有所改變。
節儉並不是都不花錢,而是思考自己的需求。優點再多,但有你無法承擔或接受的地方,那就不適合你。而缺點再多,但能解決你的需求,那就是更好的選項。
不會是因為開Tesla就比較環保,也不會因為開高級跑車就是不簡約。生活中的斷捨離要做到什麼程度? 什麼該斷? 什麼該買? 只有自己知道答案。
下一集來分享我心中最棒的神車..